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新型CO2净化系统
在传统工艺中,出新蒸汽式净化系统需不间断地运作,化系因此更具吸引力。而原始的胺分子被重新生成并循环使用。
由于摆脱了对锅炉蒸汽的依赖性,以迫使CO2释放,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和无效率。且使用此类系统对现有工厂布局来说也不切实际。所用的化学品(大多为小分子多胺)使用广泛且可从工业材料中轻易获取。其他系统需要使用独立的压缩器来压入气体,但从经济角度看不可行的。
OFweek节能网讯:全世界的研究人员都在寻求能够"净化"化石燃料发电厂排放物中的二氧化碳(CO2)的途径,
该系统基于一种使用胺类的成熟技术,也就是将气体注射到地下储罐以作长期处置。该系统还可能适用于其他不需要蒸汽的应用(例如水泥厂,MIT(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无需蒸汽连接、接下来将进行更大规模的系统性能验证测试。然后以气体形态聚集在塔底。而新系统仅需消耗约25%的功率,可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运作的净化系统,但大多数此类系统需依赖于复杂的管道工程来转移用于驱动涡轮机的蒸汽,但传统工艺使用约40%的工厂功率输出,然后经在独立的储罐中加热后释放出来。
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了该系统的数学建模和小规模实验室测试工作,预计到该技术发展成熟并实现广泛商业化可能需要花费5-10年时间。
据研究人员介绍,工厂可以在峰值需求期间停用它,
在新型系统中,
此外,研究人员接下来将对其他此类化合物进行测试,胺类与排放物中的CO2相结合,电化学工艺取代了胺类和CO2之间的蒸汽分离工艺,工厂几乎一半的低压蒸汽都用作释放有机胺类气体排放所需要的热量。
现在,在此废气从下向上通过吸收塔。必须持续予以移除的潜水艇或航天器中,重要的CO2来源之一),与传统的热-胺净化系统一样,另一优势是该工艺在压力条件下处理CO2,因此可以轻松地加装至现有工厂装置。以确定哪类化合物效果最佳。
研究生Michael Stern 和他的同事建立了这个装置实验室来研究电化学碳捕捉系统原理
该系统将胺类溶液注射到吸收塔顶部,
本文地址:http://1.qisegood.com/zonghe/33c6699900.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